我對「愛地球護健康飲食(PHD)」關注很久了,多年前就開始想:台灣人有多少人已經在吃這樣飲食了呢?到底他們的營養素攝取好不好呢?因此幾年前我就使用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作了初步分析,也在動脈硬化學會、以及台灣營養學會發表過,推銷這個飲食,已經引起一些回響。今年將整個論文整理完備,除了呈現營養評估結果,也對「台灣愛地球護健康飲食指南」作了建議,此外又設計了台灣PHD的兩天菜單,請專業製作和拍照,一併呈現在論文中。
本篇論文的題目是:「台灣人已經執行的PHD飲食其營養品質比一般飲食是好還是差呢?台灣在地轉譯研究」
我們團隊分析近期2017-2020的營養健康調查數據,從中找到「吃很少量紅肉」的國人,和「吃中等量」、以及「吃高量」的人比較他們的營養素攝取量。
論文的主要發現是:
- 「少紅肉組」的雞肉和黃豆(製品)會多些,水果、主食類也多些,女性堅果多些,但是海鮮、蔬菜、奶類、甚至添加糖、加工食品都沒有什麼差異。
- 有趣的是,「少紅肉組」烹飪用油攝入的也比較少。
- 所以,熱量方面,「少紅肉組」比「多紅肉組」少了(女)350到(男)600大卡,難怪我們過去飲食型態研究發現,肥胖飲食型態中紅肉是一關鍵影響因素。
- 少紅肉組的優勢還包括:攝入較多的維生素C、E、鈣、鎂、膳食纖維、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 「少紅肉組」的蛋白質、B群(B1、B2、B3、B6、B12)、磷攝取較「多紅肉組」少,但是營養無虞,攝取量都仍然接近或超過每日建議量。
- 只有鋅的攝取量僅達到建議量的75%,這一點就是在台灣吃「愛地球」飲食要特別注意的。針對鋅,我們建議每週海鮮中都一兩次鋅含量非常豐富的牡蠣或蚌殼類菜餚,如牡蠣煎蛋(蒸蛋)、冬瓜蛤蠣湯。
不過,「少紅肉組」的人,其實他們的飲食其實並未完全到位,添加糖吃到熱量的8-9%(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不要超過5%),奶類一天才不到半杯(至少應該1杯),蔬果都略少於5蔬果;其次,飲食中仍含有不少的超加工食品,應儘量改吃全食物。若是這幾點都改進的話,少紅肉少超加工飲食的營養品質就可說是趨近完美了,沒有任何一個營養素有問題。
為了表達「愛地球護健康」的樣態,我們設計了兩天食譜,請大家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