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172公分,叔叔姑姑們身高都稍矮,母親155公分,大舅身高也一般,小舅卻是非常高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家4個四年級生居然都很高,最矮的我有170公分,大哥174公分,大弟178公分,小弟184公分,一起走在路上像是一堵牆,我的小個子媽媽對這事特別得意。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對170公分的身高有強烈的感受,在女生中鶴立雞群,同年紀男生比我矮的比比皆是。
現在回想起來,父母親雖沒學過營養學,卻喜歡閱讀報章雜誌中營養專欄應用於家庭飲食中,也發揮了作用。
小時候雖然家境清寒,父親要求我們每天喝一杯脫脂奶粉沖泡的牛奶,鈣質攝取應該比當時一般孩子們豐富。家中菜餚是各式青菜多,黃豆豆製品都多,肉類以肉絲炒菜為主,肉雖吃的不多,母親會做麵食,印象中小學的那段時間,媽媽自己做饅頭、包子、餃子、蔥油餅、桿麵條,家中一個月要用一整袋麵粉。
現在以營養原理分析過往的飲食,看出是爸媽提供給我們的營養成長飲食造就了四個高個子下一代。
- 氨基酸是促進生長的要素,麵食的必需氨基酸整體含量較米食為高。
- 二十種氨基酸中有9個是我們身體內無法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獲取。 這些必需氨基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和纈氨酸)必需完整(木桶理論),就像木桶由一支一支的木片組成,其中任何一片短了,水就裝不滿。
- 麵食的缺點是離胺酸較少,但正好黃豆製品的離胺酸較為豐富,飲食中常有豆製品,這個缺口就補上了。
- 黃豆的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methionine)含量較低,而小麥中恰巧較高,因此黃豆小麥的組合就提供了完整了必需氨基酸。
- 牛奶不但本身就含有完整的必需氨基酸,也是良好的鈣質來源,提供了骨骼建造的主要礦物質-鈣。
- 大量的蔬菜中所含豐富的鎂,不但也是骨質中重要的礦物質之一,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功能,包括:可幫助肌肉之生成,和維生素D之活化增加鈣質吸收。
我不但身高較高,骨質密度也很好,通常都在同年齡90%以上,在年齡曲線圖上,竟仍落在年輕成人的正常範圍內,這要謝謝我的父母,在經濟節据的情況下,仍然注意我們的營養。如同身高,骨本(骨質密度的基礎)是從小建立的,長成以後要增高不可能,要增加骨質密度也非常不易,作為父母親的掌管孩子的飲食,需要父母幫助他們從小打下好基礎,孩子自己是作不到的。
原文來自Facebook潘文涵教授/營養師的老師:我的營養故事:是怎麼長到170公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