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panwhsblog@gmail.com

「金薯腰果起士三明治」:我的無麩質無肉油脂平衡早點

吃無麩質飲食的人,並不想天天吃飯、或無麩質土司(常有些添加物在裡面)。總要有些變化。我也喜歡甜食,但不喜歡吃糖,總在尋找健康甜食;我喜歡濃郁的起士味,但由於起士容易升膽固醇,很少吃;後來想出了每餐平衡油脂的方法。這些點子都用在一起,做了這個「金薯腰果起士三明治」,偶而想要濃郁甜味的食物時會做來享用。

蕃薯(地瓜)雖然甜但是升糖指數屬中等,不像白吐司、米餅那麼高。切一片地瓜、而不是吃一整個,整體升糖負擔應不大。有飽足感,還獲得一些纖維、維生素礦物質。

起士味道濃郁可口,缺點就是飽和脂肪含量高,若是搭配相當體積的美味堅果類,飽和/不飽和脂肪酸就平衡了,緩解了升膽固醇的力道。

再搭一杯濃郁全豆豆漿,水果,還是一個植物為主又美味的早餐。

「金薯腰果起士三明治」:我的無麩質無肉油脂平衡早點 閱讀全文 »

補充維生素B群好嗎?有沒有什麼禁忌?

我最近談營養與精神疾病的文章中提到維生素B2、B6、B12、葉酸在神經傳導物質合成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影響記憶,認知、以及情緒。因為飲食不當無法攝取足夠B維生素的人適度補充B群,脫離邊界缺乏狀態,確實也有些好處。但是要怎們補充才正確呢?

許多人家中都備有維生素B群,有些人精神不濟時吃,有些人為保養身體每天吃,多數人覺得反正B維生素是水溶性的會排出,多吃無害,有吃有幫助;你對B群補充劑有多瞭解呢?

B群的性質&功效

補充維生素B群好嗎?有沒有什麼禁忌? 閱讀全文 »

營養能不能幫助精神疾病的預防及管理?

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好多朋友的家人罹患精神疾病?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罹患精神疾病患,影響人的思想、情緒、和行為,對家人、社會會造成極大的負擔。

我個人對精神疾病有興趣,起源於兒子2歲小時就被診斷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需長期使用利他能(Ritalin),10歲時轉型成為妥瑞士症,試藥過程非常不順利,才嘗試改善體質的道路,藉由改善一個一個的生理問題,逐漸克服了疾病。也因此開始把一些觀察作大膽假設,展開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危險因子研究,曾以路徑分析發現飲食不當影響血液中多種營養素濃度,再進一步影響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風險。之後也曾使用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發現兒童在校整體表現不良和飲食不當的關係,以及老人憂鬱症和貧血以及血液中維生素B6葉酸低下的關係;開啟了我對營養精神疾病學的關注與興趣。

營養能不能幫助精神疾病的預防及管理? 閱讀全文 »

我要從中研院退休了!

今年2024年8月1日要從中研院退休了!昨天(6月24日)中研院生醫所為我辦了一場所內的榮退餐會,席間老長官同仁都講了許多好話(有一些話,大家就心照不宣吧!),總算是讓這37.5年的中研院研究生崖劃上圓滿的據點。

想到剛到中研院青澀什麼都不懂的樣子,工作又要顧家疲於奔命的窘態,中研院當年資源豐富的工作環境,院士級所長們帶動的研究和國家需要的營養健康調查如何共同的影響了我的研究方向,營養界和睦團結的氛圍和醫界激烈競爭的對比,等等;所走過的路回首省視,不論怎麼走的,都已成定局,只有無限的感恩。

我退休過程中研究器材、資源之盤點,轉出過程非常艱辛,過去多年做的社區前瞻性研究和營養健康調查所累積的大量生物檢體,如何傳承或進入適當的生物檢體庫,讓後面研究者能夠繼續使用,制度都尚在建立中,因此要尋找年輕研究人員承接現有設備檢體,不但麻煩了許多人,每一步驟都需仔細推敲、協商,仍是進行式中。

我要從中研院退休了! 閱讀全文 »

高齡喝蔬果汁是危險習慣嗎?

日本營養師菊池真由子提到高齡危險飲食習慣之二是:高齡者「為了補充蔬菜而喝蔬果汁」!認為吃蔬菜本身更重要。另外特別建議吃「綠黃色蔬菜」包括:南瓜、青花菜、紅蘿蔔、番茄等,她認為這些富含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營養素,不僅能抑制老化,還能預防免疫力降低,一舉數得。我原則上同意她鼓勵吃蔬果的意見,但建議更要加強多色蔬菜,所謂五色蔬菜,綠、黃、紅、白、紫或黑的,能選就都選喔!蔬菜本身雖是上選,蔬果汁有那麼不好嗎?我覺得在老年人需要更靈活運用的態度,在需要的時候用得對,能使健康更晉級。

如何健康喝蔬果汁呢?

現實飲食環境並不友善,外食不見得有買蔬菜的機會,回家後自製蔬果汁補充一下,豈不是營養大加分?只要不買添加過糖的成品,坊間現有許多現打蔬果汁販售店是不另外加糖的,主動要求蔬果汁不加糖也是一變通辦法。對於牙口較差的老人,我覺得百分百蔬果汁,以蔬菜為主,用水果、甚至優格或豆漿調味是很好的方案。

高齡喝蔬果汁是危險習慣嗎? 閱讀全文 »

65歲以後,先吃菜也錯?

日本出名營養師「菊池真由子」最近著文談論5項「短命飲食」,其一就是「65歲以後先吃菜也錯」。習慣先吃菜的民眾看到之後難免緊張。

民眾在看到指標性人物的言論時,不要恐慌,瞭解這個言論背後的含意更為重要,瞭解後再判斷此論點是否合乎自己的需要。

瞭解先吃菜(包含青菜、與蛋白質食物主菜)再吃飯的論點的意義

許多營養學者、營養師、醫師鼓勵民眾先吃菜再吃飯的目的是要藉由蔬菜、蛋白質食物,減緩血糖起伏,也就是讓血糖緩緩上升,緩緩下降,可延遲(下)餐前飢餓感、幫助食慾控制、與體重管理,長期執行更可減少糖尿病風險。

65歲以後,先吃菜也錯? 閱讀全文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