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營養故事:克服肌肉骨骼疼痛問題
很多朋友都覺得我身材高大、走路快、身體好,但事實上我從40歲就開始腰酸背痛,進入更年期更嚴重,一直到六十幾歲,才得以逐漸控制。
舊曆年前去雲南旅遊,旅程由台灣飛昆明、昆明到大里、大里到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到麗江,再由麗江回昆明後,返台。雖然風景壯麗,讓人驚嘆,文化遺產豐富,但氣溫最低在香格里拉達到零下7度,玉龍雪山小索道超過3500米空氣稀薄,對身體之挑戰,可真不小。還好帶了我的保養物資、道具,安然度過。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這一天邀請過去38年來在中研院生醫所我研究室待過的學生、助理、博後等,有時間的,能來的,都來了。當時大家問我辦不辦退休會,我想還是辦個同學會,讓大家最後一次我還在這兒的時候,來看一下中研院,看一下老朋友,來敘敘舊。
本研究專欄簡介了過動症(ADHD),並針對過敏、貧血及飲食不當與ADHD風險增加的相關性進行深入探討與建議。文中分享了潘老師長達二十年與孩子一同對抗ADHD的親身經歷,以及在此過程中取得的突破。透過這些故事與研究,期望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幫助與參考,尤其是那些面臨相似挑戰的家庭。希望大家從中獲得啟發並能夠應用到生活中。
【分享】過動兒爸媽不哭!治療過敏、吃對食物,可能改善病情—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閱讀全文 »
今年2024年8月1日要從中研院退休了!昨天(6月24日)中研院生醫所為我辦了一場所內的榮退餐會,席間老長官同仁都講了許多好話(有一些話,大家就心照不宣吧!),總算是讓這37.5年的中研院研究生崖劃上圓滿的據點。
想到剛到中研院青澀什麼都不懂的樣子,工作又要顧家疲於奔命的窘態,中研院當年資源豐富的工作環境,院士級所長們帶動的研究和國家需要的營養健康調查如何共同的影響了我的研究方向,營養界和睦團結的氛圍和醫界激烈競爭的對比,等等;所走過的路回首省視,不論怎麼走的,都已成定局,只有無限的感恩。
我退休過程中研究器材、資源之盤點,轉出過程非常艱辛,過去多年做的社區前瞻性研究和營養健康調查所累積的大量生物檢體,如何傳承或進入適當的生物檢體庫,讓後面研究者能夠繼續使用,制度都尚在建立中,因此要尋找年輕研究人員承接現有設備檢體,不但麻煩了許多人,每一步驟都需仔細推敲、協商,仍是進行式中。
我的父親172公分,叔叔姑姑們身高都稍矮,母親155公分,大舅身高也一般,小舅卻是非常高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家4個四年級生居然都很高,最矮的我有170公分,大哥174公分,大弟178公分,小弟184公分,一起走在路上像是一堵牆,我的小個子媽媽對這事特別得意。